原创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华江文化陈绍枢: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创意是文化企业的生命力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李京统)“文化企业首先是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创新,文化创意是需要时代语言的。”北京华江文化集团创始人、总经理陈绍枢近日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
近年来,“奥运经济”成为热词,奥运会周边纪念品不仅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热销,在奥运会结束后依然受到追捧。成立于2003年的北京华江集团是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特许经营企业,已连续获得五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的特许经营授权。
陈绍枢介绍,自己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已有20多年,他还多次担任奥运会火炬手。他说自己最早只是做相关产品的代加工,当时仅仅是想借助奥运会的关注度来提升企业效益,但是北京申奥成功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是在我们自己家门口办的奥运会,当时我就想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来拿到特许经营授权,而不是仅仅做代加工。”陈绍枢认为,对于一家文化企业来说,创意是生命力的保障。“光靠‘中国制造’还不够,要努力让‘中国创造’走向国际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陈绍枢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回收鸟巢建造留下的剩余钢材,并利用创意设计打造“纪念版鸟巢模型”,受到广泛好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受到追捧,甚至一度出现“一墩难求”的情况。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华江文化又在国际奥委会授权下,通过奥运文化遗产开发模式,将冰墩墩的创意延伸,结合中国传统生肖文化打造“兔墩墩”“龙墩墩”“蛇墩墩”等纪念品,再次受到追捧。
在陈绍枢看来,要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特许企业实属不易,不仅要有工匠精神,更要坚持守正创新,有致力于让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情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三季度末,文化企业资产总计2054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各领域迎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陈绍枢认为,应该利用这些新技术为文化产业赋能,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在数智转型上实现质的飞跃。
陈绍枢同时表示,文化产业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应该顺应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举例称,“我在其他国家曾看到一些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是求强而不求大。有的企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保持在十几个人的规模,但是在国际上却非常有影响力。”
陈绍枢说,作为文化企业,首先是要做到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在传承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创新,文化创意是需要时代语言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国文创产品‘竞逐’奥林匹克赛场。”(完)
2月29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会议要求,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房地产“白名单”,截至2月28日,全国已有约6000个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眼下最大问题是台湾少数人执意推动“台独”,这违背了岛内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同时,一些外部势力对其纵容甚至支持成为最大不稳定因素,其本质是不愿看到中国和平统一,企图通过鼓励“台独”牵制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