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响中国】坚一码一肖100准 资料持供需协同发力 高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调“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对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科学认识和把握供求矛盾运动关系的经验总结,对于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个量的供给和需求加总后的总量概念。如果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就会导致经济循环受阻,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剧烈波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而经济循环畅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供给和需求不仅要在总量和结构上平衡,而且要在动态上平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二者针对问题、作用机理、期限长短、政策工具等有所差异,但供给变革会创造需求、需求释放会催生供给,最终都会统一到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动态平衡这个目标上。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外部需求受到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成为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最大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把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着眼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抓住供给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领域转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蓬勃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重点任务,强调“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等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旨在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和激发新的需求。
要聚焦需求侧,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拥有广阔内需市场和强大供给体系,有基础有能力实现以内需为主导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重点任务,强调“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必将有效激发内需潜能,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供给和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善于运用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一规律性认识,坚持供需协同发力,高效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积极创造市场的蓬勃朝气,经济“稳”的基础将不断夯实,“进”的动能将持续激发,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求是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的表述,最先提及的一句话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这句表述过去是没有出现过的,所以信号意义非常强。最近几年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包括债务违约问题、保交楼问题等,都和房企的经营等有关。所以此次抓住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关键内容,即要把房地产企业主体的监管制度进行健全。
为积极响应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 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六大银行决定在继续执行现有优惠减免政策的基础上,自2023年10月31日起,进一步推出惠企利民措施,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