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4清华大学网址年在地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海内外企业对香港发展充满信心”
2024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达4694家,比2023年增加10%,比2020年增加约四成;2024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达9960家,较2023年增加约一成,创历年新高……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有不少是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表示,亮眼的数字反映了海内外企业对香港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说明特区政府在扩大招商引资和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有力举措。未来香港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发展。
支持企业成长
“在香港做研发,假如总成本是10港元,企业自身只要承担4港元。”谈及初创企业在香港的发展优势,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为当地重要的科创生态圈,香港科技园公司针对初创企业的痛点,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发力,建立起满足半导体、生物医药、机器人等各领域需求的共享实验室,减轻企业研发负担。同时,园区还给初创企业提供场地租金、前期融资、项目对接等方面的支持。
除了香港科技园等孵化园区的直接支持,特区政府也通过各种计划帮助初创企业成长。例如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生产商在香港设立新的智能生产线;公营机构试用计划,通过资助公共部门试用产品的方式,促进和推动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的研发成果商品化……
根据《2024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香港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上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在健康及医疗、可持续或绿色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数目增幅最大,反映特区政府在创科领域、绿色能源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已见成效。
在2024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出,将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拨款1.8亿港元,以政府与机构按1∶2的配对比例,吸引海内外具丰富经验的专业初创企业服务机构在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促进初创企业发展。
积极招商引才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 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我们要扮演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刘凯旋说,一方面,香港可以通过专业服务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跟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香港通过广泛的国际网络把海外的人才、投资项目经香港带到内地。
为了吸引企业落户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会同其他部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在香港落地并成立国际中心,搭建内地与海外的业务交流平台。截至2024年11月,投资推广署协助超过500家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充规模,较2023年同期增长逾五成。
为进一步推介香港营商环境,投资推广署表示,未来将继续通过全球34个办事处,向世界各地的潜在投资者和企业介绍在港营商的好处,吸引他们来港开设或扩展业务。据了解,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将在土耳其设立新的办事处,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为香港创造更多机遇。这是投资推广署进一步扩大海外推广网络的布局之一。
与此同时,高端人才申请来港数字继续增长。数据显示,近两年特区政府在各项人才计划下收到约41万件申请,目前已批准超过26万件,已有17.5万人携同家属赴港。各类人才的到来为香港的创新创业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实现强强联合
2024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这意味着继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后,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的发展规划完成整体性拼图,实现战略协同。香港科研优势与内地平台优势的强强联合,极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对香港来说,内地很有优势的一点就是具备大规模场景,可以进行技术或者应用的落地实践,所以这方面未来双方可以进行更多合作。”香港数码港主席陈细明表示,目前香港数码港一直与内地不同的投资者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与内地多个园区展开合作。2024年8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香港数码港管理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通过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培育及互推互认联动机制、打造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整合深港两地的科技资源,共同推动深港科技生态圈的建设发展。
“2024年,在中央政府的坚实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开拓努力下,香港经济根基厚、市场韧性强,正在变局中开新格局、稳步前行。”展望2025年发展,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充满信心地表示,香港会继续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助推香港的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取得更好发展,让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品牌焕发新光彩。(记者 柴逸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1月03日 第 04 版)
吴江浩:最大原因是美国内一些人不接受中国取得更大发展,这是问题根本所在。为此美方大肆动员同盟国家,企图把中美之间的问题变为中国和世界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日本也被卷入其中。我们希望日方认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日美有同盟关系,中日也签有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经过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的法律文件,双方都有履行的义务。日本国内有美国大选会左右世界局势的说法,但世界局势本不该被任何一国内政左右,其他国家也不应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无论美国内政如何变化,为了维护世界稳定与繁荣,中日关系都应坚持自己的独特“基轴”,其基本依归,就是我反复提到的中日四个政洽文件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两国关系的“基轴”。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