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银行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市场反新澳门今晚开奖结果查询应积极,优化调整利好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夏宾)去年中国央行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政策落地多月,作为重要参与方的商业银行,业务落地情况如何?对于近期上述工具的调整优化又如何看待?
中新网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了解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推出以来,市场反应积极。截至2024年末,工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储备项目超300笔,其中百余笔项目已完成审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价格自主决策回购增持实施进度,目前已有40余家上市公司顺利公告、多家企业提款入市,还有多家和工行达成贷款合作意向的企业正在推进信息披露流程。
对于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发放风控标准,中国工商银行严格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贷款的发放纳入对借款人的统一授信管理,可采用信用方式或担保方式办理,贷款条件根据借款人信用水平、还款能力等综合决定。目前工商银行已投放和正在推进的贷款项目中,绝大多数为信用方式发放。
在客户选择上,工商银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其支持的企业涉及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个板块。从公司规模上看,既有京东方A、阳光电源、海康威视等市值过千亿的公司,也有不少优质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业务均有涉及。行业分布相对均衡,既有新兴行业,也有传统产业公司。
中信银行方面则观察到,2024年,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超2500亿元,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的动作进一步加速。
截至2024年末,中信银行累计公告回购增持再贷款业务23笔,金额合计42亿元,处于市场前列。
此外,中信银行还累计对接超500家上市公司,批复项目超过100笔,批复项目中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已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便利参与主体操作,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
中国工商银行方面表示,本轮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多个方面。
一是提高融资比例,贷款金额最高可为回购增持实际使用资金的90%。
二是延长贷款期限,可按最长3年期限发放贷款。上述两项调整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公司和股东回购增持的资金压力,激励企业更积极地开展回购增持行动,同时也对银行风险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放宽支持的时间范围,对所有正式披露回购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均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拓宽了回购增持贷款的业务空间。
四是进一步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操作流程,明确对于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可以指定一家具备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开展资金监管代理合作,协同实施资金监管,落实业务开办相关管理要求。
中信银行提到,本次政策调整将贷款比例从70%提高至90%,以更强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调动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实施股票回购、增持的积极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基本定价和流动性支持功能。
此外,专项贷款融资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一是向全市场传递了中国央行创新政策工具的长效性,有效稳定市场信心;二是将专项贷款融资周期与资本市场周期和产业周期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上市公司资金使用安排,支持融资人聚焦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持续提升经营质量;三是上市公司公告回购、增持的实施周期一般为1年期,专项贷款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给予借款人更高资金使用灵活度,更符合市场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实施初期,大量上市公司希望银行可以向其已公告、未实施完毕的回购增持计划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中信银行称,本次央行响应市场诉求,宣布进一步扩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适用范围,支持商业银行向所有公告回购计划或增持方案的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提供专项贷款,进一步扩大货币政策辐射范围,大幅增加专项贷款适用主体,有效提升了二级市场活跃度。(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吴江浩:这是我第三次来日本常驻,上一次是2003年到2008年。时隔10多年重返日本工作,深切感受到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的变化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剧烈动荡。中日之间利益融合,面临重要合作机遇,同时受到国际形势特别是外部因素干扰,各种新老问题交织凸显。这是我们过去未曾遇到的局面,给双方运筹中日关系带来新困难、新挑战。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将培育打造一批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领域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希望中日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