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国外交·回今晚澳门必中一肖一码三期L响|不仅是大国领袖,也是重情重义的朋友
马特科维奇(中)在热轧车间中控室内与同事交流。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谢亚宏摄
匈塞铁路弗尔巴斯钢桁梁特大桥。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塞尔维亚分公司供图
我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工作,是5000多名员工中的一员。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钢厂不仅与我的家族和我的人生紧密相连,还与斯梅戴雷沃整座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它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我们为在这里工作感到自豪。
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8年再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在此之前,习近平主席给我们复信,勉励我们为塞中友谊作出新贡献。这是继2016年习近平主席参观钢厂之后,我人生中的又一重要经历。
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河钢集团对经营不善的斯梅戴雷沃钢厂伸出援手,成立河钢塞尔维亚公司,让数千名员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特意来到钢厂参观。
我有幸被选为接待团队成员。我至今依然记得当天的盛大场景:钢厂工人和家属、本地市民数千人夹道欢迎,习近平主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提振了我们对钢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信心。
习近平主席还到我所在的热轧车间参观。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习近平主席不时驻足参观产品,并登上中控室,详细询问工艺环节,了解生产情况。习近平主席到员工食堂与我们交流互动时,我就坐在习近平主席不远处,听到他勉励我们努力开拓,提高钢厂综合竞争力,使钢厂合作项目早结硕果,惠及本地人民。我深受触动,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习近平主席对我们的嘱托。
2016年以来,钢厂累计实现出口创汇约47.7亿欧元,连续多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2023年,钢厂贡献产值7.95亿欧元,占塞尔维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员工都想有机会向习近平主席表达感激之情。今年4月,当有人提议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时,我第一时间响应。我们在信中介绍了钢厂发展近况及对民生改善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和促成该项目的感激之情。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很快就收到了复信。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钢厂职工是中塞友好合作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希望你们继续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热情投身钢厂运营和发展,为促进塞尔维亚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中塞铁杆友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些暖心话语让我们激动不已。
我和车间工友都认为,习近平主席不仅是大国领袖,也是重情重义的朋友。习近平主席始终关心钢厂发展和职工生活,并为我们取得的成绩及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由衷高兴。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邀请习近平主席再来钢厂,看看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称赞,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是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这让我们深感荣幸。我们知道,塞尔维亚与中国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紧密合作,一大批项目在塞尔维亚落地生根,促进了塞尔维亚的全方位发展。塞中关系被称为“钢铁友谊”,斯梅戴雷沃钢厂就是这份友谊的最佳代言。这不仅因为我们生产的就是钢,更因为钢厂生产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凝结塞中两国员工的心血和智慧。
(作者为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热轧车间操作主管伊万·马特科维奇,本报记者谢亚宏采访整理)
中塞铁杆友谊的成色(记者手记)
谢亚宏
冬日清晨,天蒙蒙亮,多瑙河边寒风刺骨。斯梅戴雷沃钢厂内,已是热火朝天。钢厂热轧车间操作主管马特科维奇来到车间,与工友们握手问好、高声交流。在他们身旁,一块块刚锻造完成的钢板冒着热气,在流水线上依次传送,将所有人的脸映得通红。
“2016年我到访的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已是塞尔维亚三大出口企业之一。”今年5月,在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发表题为《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署名文章,特意提到斯梅戴雷沃钢厂。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还复信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勉励他们为中塞友谊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关心,被钢厂员工视为莫大的激励。马特科维奇说:“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依然关心着钢厂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坚定了我们建设好钢厂的信心和决心。”
斯梅戴雷沃钢厂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应,不仅彻底改变了钢厂的命运,也增强了当地民众的发展信心。记者曾多次来到钢厂采访,最让人感动的,是中塞员工如朋友般互相尊重、相互信任,正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得一度濒临倒闭的钢厂短时间内迅速复苏,也让钢厂工人成为中塞铁杆友谊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中塞铁杆友谊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政治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扎实的民意根基。从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绕城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到中塞自贸协定生效、两国直航不断增多,中塞友谊不断结出硕果,持续造福两国人民。随着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成果,两国铁杆友谊的成色将更足。
版式设计:汪哲平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1日 03版)
在精心组织实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任务的同时,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2024年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也将加紧推进。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文昌发射场配套登月任务的各项测试发射设施设备也将全面启动建设,各系统相关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2021年4月,陈江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出生在印尼,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对印尼和中国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我愿继续为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