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澳门资料大全免费正版资料澳门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台企转型需更多应用智慧和绿色科技
中新社厦门1月7日电 题: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台企转型需更多应用智慧和绿色科技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当前两岸企业加强创新合作和产供链融合,台商台企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渐成趋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萤焕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更多地应用智慧科技、绿色科技,是台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韩萤焕从台湾经由香港回到大陆考察,最终落户厦门发展。深耕大陆市场数十年,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
韩萤焕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大陆各方面获得长足进步,未来肯定要往高精尖方向发展,进行新的高端产业布局。“这其中也包括高端的工业制造,大陆在这方面推动非常及时。”
他表示,大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势所必然。
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势必要投入更多资金,有些台企起初舍不得增加这方面投入。韩萤焕告诉记者,为了环境和子孙后代,环保投入与绿色转型必不可少,这也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在厦台企都很能理解,并配合相关政策逐步推动。
韩萤焕常告诫员工,企业在这里发展,可能是一时的,但脚下的土地,却是永久的。如果土地受到污染、破坏,很有可能100年、200年都没法恢复,企业必须做好环境保护。
韩萤焕说,经过几轮宣导,在厦台商如今都已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思想观念加快转变,研发创新持续精进,生产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传统设备加速更新换代,逐渐迈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目标,使企业发展更符合现代化市场需求,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韩萤焕认为,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不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会落后。目前在厦台商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并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在这些方面都有了充分准备之后,台企对进一步投资大陆必定更具信心。”他说。
韩萤焕于1991年在厦门投资设立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耕耘,特别是2021年在深交所上市,2023年空压机制造基地项目在厦门市同安区破土动工,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年营业额已从最初不到4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发展到如今的10亿元以上。
他表示,企业上市后吸引了更多高端人才,上市以来企业营业额增长每年都超20%。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厦门共有台资企业6000多家;其中上市台企8家,遍布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制造、传统制造业、化工业等领域,已成为厦门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推动力量。
韩萤焕说,大陆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推出很多奖励措施,他的公司去年提出的设备更新计划,就得到税收奖励等方面的支持。
他时常鼓励广大台资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大陆广阔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在厦台企为厦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带动了更多台胞台青来厦就业创业。
韩萤焕认为,两岸交流不应只是经贸交流,也要有文化交流,尤其是年轻人的交流。他呼吁台青多来大陆交流学习,“在这边好好待上一段时间,对大陆的认知会更清楚。”
“对大陆有更深入的了解后,想创业再创业。厦门有25个台青基地,每个都有创业平台可供选择;台青也可到大陆各行各业就业,一样会受到欢迎。”他说。(完)
阿尔巴尼斯此访也将出席11月5日开幕的第六届进博会,这一重要展会被视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和国际企业挖掘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据中国商务部和进博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本届进博会预计将迎来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已有超过3400家参展商和39.4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力拓、必和必拓、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维多利亚州贸易投资局等澳国企业和机构将参展。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