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发布全年经济政策体系 省级财政支持超一肖三码千亿元
中新网杭州1月23日电(记者 王逸飞)2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2025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连续第四年于年初向社会发布全年经济政策安排。今年该省经济政策框架不变,依然由“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4张要素保障清单”组成。该省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力,将安排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042.8亿元。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向军介绍,今年浙江的政策体现三个特点,即“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政策引领、重点牵引”“浙江方位、共同富裕”。
其中,“8个重点领域政策包”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政策包、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政策包、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包、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包、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包和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包。
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政策包为例,周向军介绍,其锚定“创新浙江”,聚焦平台、技术、项目、金融、教育、人才等六大关键环节,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我们)重点打开三个通道:打开企业参与通道,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与省实验室、高校联合共建全国和全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平台+高校+企业(用户)+产业链’结对合作,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组建与重大科技专项联动实施机制;打开人才流动通道,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支持企业引进各类外国人才;打开人工智能转化通道,加快‘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科学数据’‘人工智能+制造’等场景应用项目建设。”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在答记者问时表示,2025年,浙江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将超1000亿元,其中省财政预算安排202.7亿元,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要求,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他介绍,上述资金重点向三个方面倾斜,一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动力引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二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底座支撑,推进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浙江也是制造业大省。该省今年推出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包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新兴产业,围绕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设备更新,调整优化财政专项,融资租赁投放超400亿元;聚焦数实融合,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0家以上、智能工厂150家、未来工厂20家;聚焦中小企业,新增无还本续贷4000亿元左右,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
浙江的“4张要素保障清单”则包括财政金融保障清单,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能源保障清单、人才要素保障清单。
其中,在财政金融保障方面,浙江将安排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042.8亿元;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至130亿元以上;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500亿元左右;政策性银行安排8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加快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项目落地。
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张远东介绍,今年该厅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迭代完善新一轮财政支持政策,相比去年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政策迭代更精、投入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三个方面。
以覆盖范围更广为例,他表示,在延续8个领域的政策框架基础上,浙江将“两重”“两新”、创新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全部纳入政策体系,重塑集成了148项政策,政策总数较去年有所增加,且优化调整力度加大。“从支持方式来说,我们还加大了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全力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此外,在事关发展空间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方面,浙江今年将保障供应建设用地35万亩以上、用海10万亩以上、用林10万亩。其将重点强化产业项目支持,省级安排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1.5万亩以上。(完)
15。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依托信息技术创新风险研判和风险防控手段,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金融分类监管机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工作,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16。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建设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推进与国际陆港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扎实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强化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功能,探索建设“中国邮政中亚—中欧海外仓枢纽站”。支持发展中吉乌公铁联运,探索发展中巴多式联运,合作建设中吉乌等铁路项目,推动自贸试验区内陆港、口岸、园区、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现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增强铁路口岸能力,畅通自贸试验区多式联运大通道和末端网络。
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最希望缅甸尽快实现稳定,与缅甸一道合作共谋发展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既体现在国家层面,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真诚态度,因为“共同安全”在中国社会内部有广泛而坚定的共识。但我们实现它的方式决不是以强力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改造别国,这样的事情中国过去和现在没有做过,将来同样不会这么做。我们的选择是以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民生痛点,打击缅北诈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