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碗牛肉拉面香飘贝尔新澳彩资料免费长期公开格莱德街头
中新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一碗牛肉拉面香飘贝尔格莱德街头
中新社记者 吴侃
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家牛肉面馆人气火爆。玻璃橱窗后的操作间里,面团在拉面师傅手中经过捣、揉、抻、拉、摔、掼,变成根根分明、粗细均匀的面条,煮熟后浇上香气醇厚的“灵魂”汤头,引得食客们大快朵颐。
这是印象兰州老板马清明传给记者的视频中的场景。近日他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讲述在塞尔维亚开牛肉面馆、吸引众多食客的故事。
马清明祖籍甘肃兰州,2019年到贝尔格莱德从事中餐行业。他说:“刚开始我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找店铺,打听哪里写字楼密集、人流量大。7月我在塞尔维亚国会大厦附近租下这间铺面,添置设备、简单装修后于10月开业。”
起初,马清明学着其他中式快餐店做宫保鸡丁、糖醋鸡肉等改良版中餐,结果生意惨淡,一天只卖出一两份。一个星期后他跟妻子商量,既然摸不透当地人的口味,不如回归本味做正宗的中餐。
马清明曾在国内开过牛肉面馆,于是决定重操旧业。他说:“当时朋友们都不看好,因为塞尔维亚人不爱吃烫的食物,很少吃汤面。朋友劝我还是主推炒面、拌面等产品,但我还是想试一试。”
马清明介绍,在此之前,贝尔格莱德还没有一家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馆,市面上的面条大多是机器制作的。“当地人对我们店里现拉现做的面条感到十分新奇,因为我们的操作间是透明的,很多路人被吸引过来,围观师傅拉面。”
“但多数人还是看热闹,真的进店吃面的很少,因为当地人不太习惯于尝试未知的东西。”马清明说,后来生意好起来多亏了当地的美食博主,他们陆续来探店,一边品尝美味,一边用手机记录下制作过程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面条口感很好!”“跟我以前吃的面条很不一样!”“这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艺术!”博主们在网络上对牛肉面不吝赞美之词。凭借口耳相传的好口碑,如今面馆每天座无虚席,高峰时要排队等位。还有不少华人食客专门从周边国家过来,就为了尝一口地道的牛肉面。
拉面师傅老韩从业20多年,经验丰富,手艺精湛。毛细、细的、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大宽……他根据食客的口味偏好制作不同粗细的面条,考虑到当地人吃不惯牛油味和香料味,他还精心调整了汤的口味。
“我们坚守传统工艺,熬汤的香料是从国内运过来的,牛肉则在当地采购,每碗面都原汁原味。”马清明说,最初他们的目标顾客主要是华人,现在六成客人都是当地人。当地食客几乎都会把汤喝得一干二净。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即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但刚开始当地食客不愿意吃辣椒和香菜,马清明通过手机上的翻译软件与食客沟通,告诉他们要搭配在一起才有特别的体验。
“现在当地食客不仅接受了辣椒和香菜,还会搭配蒜瓣和羊肉串一起吃。一开始他们只会用叉子,把面一圈圈缠在叉子上吃,我教他们怎么用筷子,如今99%的当地食客都能熟练使用筷子。”马清明说。
除招牌牛肉面外,马清明又拓展了炒菜、盖浇饭、烧烤等品类,大盘鸡、麻婆豆腐、凉拌牛肉、酸菜鱼等菜品都很受欢迎。去年,他还在面馆对面新开了一个小吃店,经营包子、饺子、肉夹馍、奶茶等,店铺只有40多平方米,不设堂食,经营模式可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未来我们计划在塞尔维亚各地开设分店,让更多人了解兰州牛肉面。”马清明说,在海外做中餐,关键在于做好产品,从食材挑选、烹饪工艺到口味调配,每个环节都力求呈现中餐本味,这才是吸引食客的诀窍。(完)
据统计,援华作战期间,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浴血奋战,击落日本军机2600多架。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飞虎队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许多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生命。
中指研究院认为,“商转公”在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已购房家庭贷款利息支出,降低购房成本。但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商转公”单一政策很难扭转市场预期,仍需与其他政策协同配合,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
这是黄永宏第五次来华参加北京香山论坛,他评价这是一次“很好的行程”。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10月31日会见了黄永宏。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何卫东表示,中方愿同新方一道,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坚决反对霸道霸凌,共同抵制“脱钩断链”,更好造福两国和地区人民。希望中新两军进一步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黄永宏则表示,新方愿与中国军队拓展人员往来、联演联训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中防务合作水平,共同应对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